核心看点
- 规模研判:菲律宾无烟产品非法消费或达80%(企业专家判断)。
- 贸易差额:中方出口与菲方进口数据“巨大不匹配”,疑大量未申报入境。
- 公卫风险:据称假冒卷烟焦油增加160%、一氧化碳增加130%,检出镉、铅等;劣质产品曾发现异物。
- 疫情激化:菲律宾非法卷烟由6%→20%;泰国由5%→28%(会场提及)。
- 产业影响:非法贸易分流合规企业销量,仿真包装加大消费者识别难度。
- 政策与协作:DTI、BIR近年加强执法;问题被指在“上游政策”,需中国、印度、东盟协同治理。
- 区域契机:菲律宾明年将出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被寄望牵头区域反非法贸易行动。
2Firsts,2025年9月22日——根据马尼拉时报报道,在大马尼拉地区塔吉格市举办的《金融时报》非法贸易主题论坛上,PMI区域非法贸易专家罗德尼·范·多伦 (Rodney Van Dooren)指出,菲律宾当前无烟产品(包括电子烟)非法消费规模可能高达80%。他称,中国电子烟出口统计与菲律宾官方进口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表明相当部分产品绕开正式渠道进入菲律宾市场。
Van Dooren 同时强调公共健康风险:尽管“并不存在安全的卷烟”,但假冒卷烟危害或更高——“一些数据表明,焦油水平高出160%、一氧化碳高出130%,且检出镉、铅等重金属”,他并称在某些不达标工厂中,曾发现“粪便、昆虫等异物”。他指出,疫情期间线上渠道推动非法消费增长:菲律宾非法卷烟占比由约6%升至20%;泰国从5%升至28%。
在政策与执法层面,他肯定贸易与工业部(DTI)与国内税务局(BIR)依据新法强化稽查的努力,但强调问题“源头在上游政策”,需要跨境协作,“生产地合法但销售地并无合法市场”的灰色地带亟待多边治理。他呼吁中国、印度及东盟成员国加强合作。随着菲律宾将于明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Van Dooren 称该国“处于带头推动区域反非法贸易合作的理想位置”。
业内观察认为,要同时降低公共健康风险并维护合规产业生态,下一步应在源头监管、跨境数据共享、海关联动、平台治理与市场准入等方面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欢迎向 2Firsts 提供相关线索、投稿、联系访谈或针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联系:info@2firsts.com,或在 LinkedIn 上联系两个至上 2Firsts CEO 赵童(Alan Zhao)。
声明
1. 本文仅供专业研究用途,聚焦行业、技术与政策等相关内容。文中涉及的品牌与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推荐或宣传。
2. 含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加热烟草、尼古丁袋)具有显著健康风险。使用者须遵守其所在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或相关建议的依据。对于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不准确之处,2Firsts不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
4.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个人禁止访问或阅读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2Firsts原创内容,或转载自第三方来源并已明确标注出处。其版权及使用权归2Firsts或原始版权所有方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分发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借助AI工具完成翻译或编辑,以提升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可能存在误差。建议读者参考原始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欢迎读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请联系:info@2firs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