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 DARE警示:禁令将加剧非法市场、打击投资与就业并造成税收流失。
- MVA调查:74%担忧禁令促使非法销售上升;80%担心不安全、无监管产品。
- 行业规模与就业:电子烟行业曾估值约34.8亿令吉、支撑逾31,500个岗位;随后市场明显收缩。
- 卫生部(MOH)数据:Act 852实施后,注册品牌由3,200家降至390家(不足一年)。
- DARE主张:Act 852已提供全国监管框架与未成年人保护,应重在执法而非禁令。
- 参考折算:34.8亿令吉约合8.24亿美元(按2025年9月28日参考汇率1令吉≈0.2369美元)。
2Firsts,2025年9月28日 —— 根据Focusmalaysia报道,马来西亚政策智库DATAMETRICS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dn Bhd(DARE)表示,近期各界讨论的州级或全国性电子烟禁令,将带来一系列负面经济与监管后果,包括非法市场扩大、投资者信心受挫、税收损失以及岗位减少。
上述表态与马来西亚电子烟联盟(MVA)发布的最新消费者调查相呼应。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担心禁令将推动非法销售,80%担心不安全、未经监管的产品流入市场。DARE总经理Pankaj Kumar指出,“禁令从未成为有效的政策工具——无论是酒精、烟草还是电子烟产品;它只会通过合规漏洞助长非法市场,进而令政府损失数十亿税收、挤压合法企业并破坏就业。”
DARE补充称,马来西亚电子烟行业曾估值约34.8亿令吉(8.24亿美元),支持超过31,500个就业岗位,但监管变化导致市场急剧收缩。依据卫生部(MOH)数据,自《2024年公共卫生控烟法》(Act 852)生效以来,注册品牌数量在不足一年内从3,200家降至390家。DARE认为,这并非需求不足所致,而是联邦与州层面法规差异造成监管空档,促使尼古丁类电子烟的非法市场扩张。
Pankaj表示,消费者被迫转向未纳税、无监管且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直接造成国家经济损失。他强调,Act 852已建立全国性的监管框架并对未成年人设定严格保护措施,最具经济理性的路径是强化执法与一致执行,而非出台新的禁令。“黑市上的每1令吉,都是对合法企业与政府财政的直接损失。经济需要的是监管确定性与执法,而不是禁令。”
欢迎向 2Firsts 提供相关线索、投稿、联系访谈或针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联系:info@2firsts.com,或在 LinkedIn 上联系两个至上 2Firsts CEO 赵童(Alan Zhao)。
声明
1. 本文仅供专业研究用途,聚焦行业、技术与政策等相关内容。文中涉及的品牌与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推荐或宣传。
2. 含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加热烟草、尼古丁袋)具有显著健康风险。使用者须遵守其所在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或相关建议的依据。对于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不准确之处,2Firsts不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
4.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个人禁止访问或阅读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2Firsts原创内容,或转载自第三方来源并已明确标注出处。其版权及使用权归2Firsts或原始版权所有方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分发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借助AI工具完成翻译或编辑,以提升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可能存在误差。建议读者参考原始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欢迎读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请联系:info@2firs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