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速览:
- 四川省达州市“2·28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宣判,17名涉案人员获刑,追缴违法所得及罚金共264.5万元;
- 其中4名主要涉案人员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该案为四川省首例涉电子烟部级督办案件;
- 通过多轮“收网行动”,共查获 伪劣电子烟产品约1.35万件、一次性设备数千支、涉案现金与设备总值逾 1250万元;
【2Firsts转载自东方烟草报】近日,四川省达州市“2·28”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宣判,17名涉案人员获刑,追缴违法所得及罚金264.5万余元,其中4名主要涉案人员被依法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有力震慑了涉烟违法分子。
该案是四川省首例涉电子烟部级督办案件。从一条群众举报开始,达州烟草与公安部门以“大数据赋能+多部门联动”的办案模式,依托大数据分析,抽丝剥茧、顺藤摸瓜,辗转全国十余个省市,将一个涉及生产、运输、销售伪劣电子烟产品的犯罪团伙连根拔起,进一步净化了电子烟市场环境,保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数据追踪 实地摸排
2023年2月,达州市通川区烟草专卖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在辖区某电子烟零售店购买了电子烟,吸食后头晕、干呕。通川区局通过对该电子烟零售户苟某进行线索摸排,发现其朋友圈发布了很多电子烟营销广告,并且提及的电子烟品牌未出现在苟某的合法销售目录里,这引起了专卖稽查员的注意。
鉴于该案案情复杂,通川区局立即将线索移交至公安部门,通川区公安、烟草部门迅速成立了专案组,依托公安大数据平台及四川省烟草专卖局情报研判中心开展数据分析,对苟某各类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同时安排摸排蹲守。
通过摸排发现,苟某与其表哥青某一起经营了两家电子烟专卖店,青某负责进货,在网上联系各类伪劣电子烟进货渠道,然后通过物流寄递或者现场交易的方式收货;苟某负责销售,不仅在店里销售,还通过网络销售给本区及周边县市的电子烟商户。

2023年4月26日,专案组收到线索:苟某近期与从深圳送货的张某某约定见面收货,并通过互联网向巴中、南充等地的电子烟零售户推送调味电子烟广告,承接大批量订单。专案组立即准备收网,对苟某、青某开展24小时不间断跟踪蹲守、持续布控。
2023年4月29日21时,公安烟草部门30余名执法人员,在通川区某车库内将正在交易的3名嫌疑人抓获,现场查获违法电子烟弹1.35万余个,查扣涉案现金10万元,当晚又查获了苟某、青某的仓储窝点3个,总案值45万余元。
苟某、青某、张某某到案后,专案组立即进行突击审讯,落实相关证据,发现在苟某背后,潜藏着一个全国性的非法生产、运输、销售伪劣电子烟产品犯罪链条。
穷追不舍 雷霆收网
通过苟某供述及相关信息通联,专案组发现苟某、青某不止一个上家,其中成都的王某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
“专案组发现王某在成都市锦江区曾经开过一家电子烟零售店,后来关闭了门店,但她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调味电子烟营销广告,一直在‘隐蔽接单’。”参与办案的通川区局专卖稽查员介绍。
通过进一步侦查,专案组发现王某每天都推着小推车去快递点发货,或者联系买家找她现场拿货,交易时选择偏僻角落,非常小心谨慎。2023年5月7日,专案组发现王某提取了大量现金,然后与某电子烟厂负责销售的片区经理黄某约在附近茶楼见面,约定交易时间和数量。
2023年5月,专案组启动第二波集中收网行动,兵分四路奔赴成都、重庆、达州大竹等地——
5月12日,在成都市双流区将王某抓获,现场查获涉案烟弹6961个、烟具500个、一次性电子烟4884个,涉案金额86万余元;
5月13日,在成都市高新区将王某下家、电子烟零售户曾某某抓获。现场查获涉案烟弹3328个、一次性电子烟435个,涉案金额20.5万元;
5月13日,在重庆市渝北区将王某上家供货商黄某抓获,黄某是某电子烟生产企业片区经理,专门销售伪劣电子烟;
5月13日,在达州市大竹县抓获王某下游经销商邓某某。

专案组继续深挖王某的上线和下线。王某手机内有3000多个通讯联系人、8000多个微信联系人,面对这一复杂任务,专案组抽调精干力量,利用公安、烟草研判室强大算力,最终发现:以成都王某为核心,其上线可以延伸至广东东莞、云南瑞丽、山东泰安、深圳、江西南昌、山西太原、重庆等多个城市的十余人,分销下线更是拓展至成都、南充、内江、巴中、达州、河北邢台、河南郑州等地,涉及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一个伪劣电子烟犯罪网络清晰呈现。
上追下打 斩断链条
“以成都王某为核心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涉案团伙从事电子烟线上、线下销售,并通过多种方式招募代理,呈现出网络发展快、覆盖面广、产销一条龙的特点。这些伪劣电子烟不仅没有质量保障,还添加了大量甜味剂,严重危害消费者利益,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团伙刻不容缓。”达州市烟草专卖局参与办案人员介绍。
办案人员并未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持续增补专案组成员,组建专业团队,针对嫌疑人开展数据提取及数据清洗,同时利用技术平台,对关键数据反复筛查、对比分析、研判甄别,逐步锁定涉烟犯罪分子。
2023年12月28日,该案被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部级督办案件,成为四川省首例部督电子烟案件。专案组成员备受鼓舞,铆足干劲,围绕核心主犯王某,上下延伸,锁定供货上线13人、分销下线23人,有些上下游涉案人员因涉其他案件已被抓获。
锁定抓捕对象后,专案组多次召开案情分析会,按照嫌疑人所处地域、角色定位、涉案金额、证据掌握情况等,先后出动公安民警和烟草专卖人员353人次,多次奔走于重庆、成都、太原、南昌、深圳等十余个城市,行程数万公里。
2025年年初,随着最后一波犯罪嫌疑人被抓获,专案组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捣毁存储窝点6个,查获伪劣电子烟实物涉案金额175万余元,总案值达1250万余元。
“本案涉及地域广、涉案人数多,时间跨度长,案件办理难度大,得益于公安烟草联动机制,依托大数据集成、线上线下并行推进以及多部门协作,提升了作战合力。接下来,达州烟草将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不动摇,不断提升监管质效,为健康稳定的烟草市场保驾护航。”达州市局局长杨科表示。
欢迎向 2Firsts 提供相关线索、投稿、联系访谈或针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联系:info@2firsts.com,或在 LinkedIn 上联系两个至上 2Firsts CEO 赵童(Alan Zhao)。
声明
1. 本文仅供专业研究用途,聚焦行业、技术与政策等相关内容。文中涉及的品牌与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推荐或宣传。
2. 含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加热烟草、尼古丁袋)具有显著健康风险。使用者须遵守其所在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或相关建议的依据。对于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不准确之处,2Firsts不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
4.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个人禁止访问或阅读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2Firsts原创内容,或转载自第三方来源并已明确标注出处。其版权及使用权归2Firsts或原始版权所有方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分发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借助AI工具完成翻译或编辑,以提升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可能存在误差。建议读者参考原始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欢迎读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请联系:info@2firs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