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速览
- 学校在CCE与科学课融入情境讨论与科学实证从训练拒绝、求助与同伴支持技能;
- 科学课讲解装置结构与烟油成分,更新依托咪酯知识点;
- 教师指出同伴从众会放大错误认知,课堂以真伪判断纠偏谣言;
- HPB已培训>250名学生(35校),开展校内宣讲、活动策划与戒烟资源转介;
2Firsts,2025年10月22日——据 CNA 报道,新加坡在校园内系统升级反电子烟教育,教师以“若同学把电子烟塞给你、又遇随机安检,是否代为藏匿?”为情境,引导学生在关系与守法之间作出价值判断,并学习如何拒绝、安抚与转介同伴求助。
自9月起,小学到初级学院获取新增反电子烟内容用于科学课程,包括电子烟装置工作原理、烟油常见成分与依托咪酯(etomidate)危害。
教师在课堂中播放教学视频,解释政府为何将依托咪酯列为C类毒品(9月1日生效),并回顾自当日起对使用者与供应者的更严处罚。教育部表示,新内容还覆盖成瘾发生机制,帮助学生理解依赖的形成与预防,并提供“说不”实践指南。
课上,学生 Muhammad Harith Firas Ismael 表示,之前以为电子烟与卷烟危害相当,如今意识到被“不完整信息”误导,电子烟可能更具风险;他对电子烟可能含有依托咪酯、会引发幻觉、嗜睡与动作失控感到震惊。
学生 Anag Zoanne Sarah Ordonio 认为,若家人建议以电子烟缓解备考压力,会“受伤与震惊”,应改以更健康的放松方式。
Presbyterian High 科学部门负责人 Heng Hui Peng 指出,若不明确辨析,从众效应可能扩散错误信息;学校的角色是“教会学生识别真伪”。CCE学科负责人 Hshieh Szu An 称,课程促使学生“向内反思”压力来源,并在价值框架下作选择,学习支持同伴。
据教育部与相关机构通报,自新规实施后,至少60人被纳入由心理健康学院(IMH)、卫生促进局(HPB)与社会服务机构联合开展的康复项目。
HPB的反电子烟学生大使计划已为35所学校培养250余名学生骨干,课程涵盖新加坡尼古丁监管、电子烟危害、青年流行趋势与营销策略识别,并教授项目策划与戒断支持转介方法。
图片来源:CNA
欢迎向 2Firsts 提供相关线索、投稿、联系访谈或针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联系:info@2firsts.com,或在 LinkedIn 上联系两个至上 2Firsts CEO 赵童(Alan Zhao)。
声明
1. 本文仅供专业研究用途,聚焦行业、技术与政策等相关内容。文中涉及的品牌与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推荐或宣传。
2. 含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加热烟草、尼古丁袋)具有显著健康风险。使用者须遵守其所在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或相关建议的依据。对于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不准确之处,2Firsts不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
4.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个人禁止访问或阅读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2Firsts原创内容,或转载自第三方来源并已明确标注出处。其版权及使用权归2Firsts或原始版权所有方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分发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借助AI工具完成翻译或编辑,以提升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可能存在误差。建议读者参考原始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欢迎读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请联系:info@2firsts.com





























